苹果ID设计详解

By Tab Yang
我是小破站的小透明,b站传送门
也是一名正在学习Swift的开发者,期待与大家互相学习。

正片

有许多人给我留言,说“你认为苹果正在走向衰落吗?”、“如何看待苹果销量持续下滑?”、“Android越来越好,iOS和Android的差距就真的那么大吗?”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每次我遇到这种问题其实很无奈,因为我一直不认为苹果现在这样在风口上就是在衰落,我反而觉得它走的很稳健。我甚至觉得它以后即使衰落也不会是因为“作”而死的,反而是因为太“稳”而死。这期视频,我们就来从深度剖析苹果的“工业设计”,来试图理解苹果这些年和未来的产品布局。

Industrial Design

我们从刚离职的Jony Ive说起。在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纪录片《objectified》中,有关于Jony Ive在苹果的工业设计理念中的简短介绍。

《objectified》 坐标 [14.18 Jonathan lve] B站:av1920318

作为苹果的前SVP,这段采访他多多少少表露了在之前做苹果的ID设计的理念:“不受思维定势的限制,理性的思考产品一切细节的利益”是不断思考一个事物为何是现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也包括关注材料以及与材料相关联的形态、关注用户在物理上是怎样和产品“连接”的、“getting design out of the way”、”inevitable“、”undesigned“即 “像是未经设计的”“像是必然结果的”“像是自然而然的” 等关键词也充分体现了苹果在追求”自然“与”简洁“设计风格的从容姿态、还有 强调关注并革新制造过程,简化硬件的思想、思考产品中各个部分的重要性的高低,排除他们对用户的影响 (比如MacBookPro上的睡眠灯)还有由于设计与制造全球化的时代,设计师与最终产品之间的距离增大了,所以他也强调在设计中“要着力避免设计出的产品和用户之间有距离”,总而言之就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注重细节,反复推敲。
其实关于苹果如何做工业设计,我知道的很少,因为媒体也很少报道,无从了解他们具体是如何做的,1997年Paul Kunkel出版的一本书

《Appledesign: The Work of the Apple Industrial Design Group》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介绍了此前苹果的设计,有大量模型、手绘和产品的图片。

下面我们回归思考,来探讨一下苹果这些年对于产品的实质性工业设计理念。

如果用一个词总结苹果尤其是iPhone的工业设计核心,那一定是———— ** “圆角” ** 。iPhone最初的成功不是因为iOS,也不是因为iCloud,更不是因为软件服务,而仅仅是因为“屏幕“。iPhone一直都是关于屏幕,乔布斯将第一代iPhone的3.5吋显示屏称为“巨大的屏幕”,而且从那时,Jony Ive就找到了他所认为的最适合人类握持手感的圆角曲率。这就引出了苹果工业设计中的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苹果的圆角那么舒服?

首先要知道,苹果的圆角不是单纯的 “圆角矩形” ,事实上它的实体产品圆角也不是。它们会有意的避免用切线连接,而是采用连续曲率工艺精心打磨产品的表面

看图我们就可以发现,圆角的出现收尾,除了圆角半径大小不同,还有一个难以察觉的————圆角连接处的曲率也不同。MacBook Pro的边角之所以自然而平缓是因为苹果有着一个连续多变的弧线构成产品的方方面面。这种特殊的R角在工业设计中被称为 “曲率连续” ,且这种 “曲面G2连续” 是指两个对象光顺连续,二阶微分连续,或两个对象的曲率是连续的。 而曲率连续就意味着在任何表面上的任一 “点” 中沿着边界有相同的曲率半径。苹果的产品采用大量这种曲面连续的处理,曲面做到这一点难度还是很大的,其实在我们 一般的产品设计中G1连续(也就是切线连续)就完全可以满足产品开发的需要 Apple标志性的圆角曲线在iPhoneX上的应用,更是如出一辙,但是由于iOS内部圆角逻辑与其机身R角完美对应,这使得Apple与其他厂商的产品形成了差距,所以我认为: 全面屏视觉上全不全面跟它本身的屏占比没有太大关系,而更应该从细枝末节的小设计上去睹微知著,这样用心设计出的产品才会让不论是用户还是厂商都去反刍过去手机工业设计史上的小精彩,避免自己陷进对摒弃一切实用主义去追求“真·全面屏”这样“无果思考”的泥沼。

曲率连续对手机的工业设计有多重要?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这个问题(虽然这种文体一看就是知乎)我很喜欢其中的一个回答:“很多微小的光影差别,模具做出来的样品都能反馈出来,所以细节决定了一个人对设计的态度。哪怕肉眼很难看出的差异也值得认真对待。”是啊,这不是重不重要的问题,因为“曲率连续”可以看作一种新的工具和方法,但是如何用还是要看设计者的想法。曲面连续其实源自造船业,它存在的目的是用一条流畅的线来解决航行阻力,而这种流畅的线是人非常喜爱的,详情可以看这一条知乎人为什么喜欢有流畅感的事物?

其实在iOS7中,这种圆角曲率贯穿整个系统的App图标、UI界面、以及贯穿整个实体产品的设计。而因为其基于同样的设计语言,所以这种工业设计方式无疑是当下软硬结合体验最好,视觉观感最佳,加工工艺最精细,产品细节最丰富的。其实苹果并没有为它申请专利,但为什么其他厂商不采用这些工艺呢?有时候一个产品给人微妙的感觉就是靠不断的打磨这些细节来实现的。Hi-id是这么评价苹果的圆角的:“圆角是一个小细节,就跟设计本身一样,如果不在意,就没必要大费周章,但如果在意这些细节,在意曲线的质量,那追求是永无止尽的。”

什么是苹果“无缝”艺术?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两个不同的东西,接在一起,就会出现缝隙。
苹果确实十分在意它产品中的缝隙————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
硬件上:有缝隙就相当于一道伤疤。比如全金属机身时代,整个手机侧面天线与按键浑然一体,但这个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大伤疤”————“SIM卡槽”阻碍了这样四周无断点边框的出现。所以罗老师才会说 “再好看的伤疤,他也是个伤疤 ”

Leading Edge Design 分析说,作为重视质感的表现,苹果的关键词是“无暇”。因为抱有这种坚持的精神,以及过去乔布斯和乔纳森本人“为了让自己能够安心入眠,所以彻底追求美和质感”的精神,使得苹果掌握了友商不会的一项技能————“善于充分发挥材料和设计特点来制造产品的能力”。

通过拆解iPhone4可以发现,那个时代苹果的设计语言是将一块玻璃板嵌在金属框中,依然讲究无缝和浑然一体的设计语言,iPhone4是初代iPhone经历三种机型之后的第一次巅峰。而在乔布斯去世后,这种浑然一体的感觉在iPhone5的三明治结构上消失了,甚至在iPhone6时代出现了丑陋的天线断点,知道到iPhone8时代,那种“无缝”的,浑然一体的设计感才强势回归,并且业界最强。

并且通过分析各种苹果产品就不难发现,在视觉上的一体化方面,苹果独爱两种材料————“玻璃”和“铝”。玻璃不多说,任何一个厂商都可以玩出花。而“铝”,才是苹果最喜爱的材质。尤其是 “阳极氧化铝工艺”————阳 极氧化处理的原理是在水溶液中加入金属材料,通过电解,使金属表面变质,形成氧化膜。 这是主要应用于铝的表面处理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增强金属表面的强度感觉,通过染色制成加工成颜色。而且表面本身同为金属,无损于金属独特的冰凉、清爽的质感。在铝的表面处理中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加工方法。

所以为了使苹果的产品表面表现出丝滑的手感和高级感,就必须采用有光泽的外观。一般的厂商可直接用涂料解决这个问题,但苹果用的并不是这种方法,而是 “彻底抛光” 的表面处理方法————就是在预处理时彻底进行抛光,使铝呈现镜面状,然后生成纹理后形成一层氧化膜,再对氧化膜层单独抛光就可以使阳极氧化处理后的闪亮光泽配上丝滑的手感。当然苹果在硬件上无缝的探索不只只有铝这一种材料。第一代iPod Shuffle上的二次注塑工艺,还有在29W的USB-C的电源适配器的内腔使用的“三瓣模芯”,在Apple Pencil中用到的0°拔模工艺 都在强调产品的无缝感和整体性。

说完了硬件的无缝,我们来说软件的无缝。
其实这一点用过苹果设备的人都应该知道,苹果系统的个性就是 “简洁”、“流畅”、“封闭”、“安全”。没有广告,没有弹窗,每个应用相对独立,动画的流畅感和不同设备之间的递进感构成了苹果无与伦比的软件体验

Handoff是iOS 8 新推出的一个功能,可以让你在不同的苹果设备上共享你的操作进程。简单来说,你可以在 iPhone 上给邮件写个开头,然后在 Mac 接着写下去;或在 Mac 上浏览网页,然后在 iPad 上继续浏览同一页面;又或者在有人拨打你的iPhone,你正在使用iPad,这时候就不需要放下iPad去接听电话,而可以直接在iPad上接听……详细的体验可以去看何同学的这一期视频(av19205223)这种无缝协同工作的感觉真的:用了,就回不去了。

苹果的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是一个大命题,因为支撑着它的不只是iOS,还有本身硬件的优秀设计。由于iOS较为封闭,所以在iOS上做程序开发一般开发者需要按照苹果制定的开发标准和工作流去执行相应的操作,其自由度没有Android高,但这对用户来说是好事啊,因为开发者是在苹果的统一标准下进行开发,所以有效避免的程序UI丑陋不堪,避免IXD过于混乱。

我要引入一个工业设计概念————“示能”(Affordance)示能”这个词是指一个物理对象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物品的特性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能力之间的关系,比如说一把椅子提供了(“目的”)支撑,因此可以用来坐。而程序设计中同样存在示能,因为示能的存在与否取决于物品和主主体的属性,也就是程序和UI的属性————“当面对一个新的状况时,人们知道该如何采取行动”。但这种属性在程序中的体现的广义的,我们必须再引入一个概念————“意符”(Signifiers)示能是一种相互关系和本身属性,让我们知道它是什么,能做什么。而意符,就是细化到程序的每一个小的UI所产生的,好的意符能清晰的让我们知道我们怎么去使用它,能告诉我们正确操作方式的任何可感知的标记或者声音。比如iPhone X上不断上下“呼吸”的底部导航条,这是在清晰的提醒用户它,是可以上滑的。但是苹果的交互也不能称得上优秀,因为我之前强调的一直都是逻辑上的交互方式,比如上滑右滑这些手势操作所体现的功能是一致的,可以对比一下android,底部导航栏会有很多不一致的功能。但依然是对比安卓,我们来细数一下iOS的脑残设计:

  1. 首先就是大家嗤之以鼻的打开/关闭Wi-Fi,在 iOS上必须按home退出应用再进设置找到对应设置,这个功能知道iOS13上面才优化
  2. 还有计算器界面为了美观完全放弃实用性的秘制交互设计···
    在控制中心中的Wi-Fi、蓝牙、移动数据等即使单击关闭也无法真正关闭···
    ·····················等等

但让我们面对现实,即使谷歌发布了“Material Design”希望开发者遵循,但目前真正使用“Material Design”的界面应用依然很少,iOS的大多数应用都会专门针对系统风格调整用户的界面设计,所以iOS在人机交互的主要优势是软件质量。

苹果现阶段工业设计有哪些缺点?

哇,这个太多了。
我们前面疯狂夸苹果,后面对它的要求自然要高。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苹果近些年在产品设计上的缺点与bug。比如iPhone6时代的突兀天线条、iPhone7上突兀的大摄像头、iPhone X时代突兀的刘海······其实都多多少少破坏了整机的一体性。

尾巴

苹果是否还有创活力?

“iPhone”,是因为它曾创造辉煌、曾引领行业。在后乔布斯时代,前置的电容式指纹识别,64位的处理器,3DTouch,Taptic Engine以及Face ID..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库克式的创新,而且不夸张的说,都引领、启发了行业竞争对手的效仿和革新。我觉得,这就是创新。即便这些年iPhone在某些方面的创新力度不大,但每年新iPhone的发布都是对上一代内在不足的修复和补充,iPhone还是在变得越来越好。要说衰落,苹果确实在衰落,因为现在的苹果确实不如去年最强状态的苹果公司。要说没有,也确实没有,能打败苹果公司的是过去的他自己,别的公司的综合能力还是被苹果虐。因为很少有公司能占有世界智能设备最重要三大产品线————“手机”“平板”和“电脑”,也几乎没有公司能占有世界智能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两大天地“PE”和“PC”。苹果没有衰落,而是按自己的想法追求极致的简约简单,它不会去套用一些很繁琐复杂的东西,这是非常符合苹果的企业文化的。大家应该把眼光放在苹果长远的布局————“ARKit2”、“A12仿生”、“iPadOS”、以及苹果各式各样的流媒体,优质内容服务
总之,在b站、知乎和各式各样的媒体中,苹果每年倒闭一万次。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盖章“苹果已经衰落“,可能还为时尚早。

本文作者:Tab Yang
版权说明:本博客所有文章均采用
©BY-NC-SA 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